会议专题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段致密砂岩纳米-微米孔喉网络结构及其石油运移和聚集特征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和油藏为实例,在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基础上,采用扫描电镜(FIB)与静态岩心CT扫描技术研究致密砂岩纳米-微米孔喉网络结构特征,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不同纳米-微米孔喉网络结构的石油运移和聚集特征,研究发现致密储层存在着非达西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受孔渗、油粘度等因素影响,且与渗透率有良好的相关性,纳米—微米孔喉网络存在着较大的启动压力梯度,平均在1.15Mpa/cm。油水相渗实验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储层为水润湿,连通性差,存在大量束缚水,束缚水饱和度可到40%以上,油水共渗区小,不利于石油较长距离运移。对一维物理模拟实验样品的CT扫描结果发现,不同的类型的孔隙以及不同形状的孔隙,石油的赋存状态存在着差异性。“球状”孔隙(粒内孔隙)石油呈孤立状分布,“条带状”孔隙(粒间孔隙)石油呈串珠状和块状分布,而“管束状”孔隙(微裂缝)则主要呈块状和条带状分布,分布比较广而集中。

致密砂岩油藏 储层物性 运移机理 聚集特征

乔俊程 曾溅辉 杨智峰 冯枭 姚泾利 罗安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

国内会议

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

青岛

中文

444-446

201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