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渝东南地区志留系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

研究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西侧受七曜山限制,东侧受雪峰山制约,南部受黔中隆起的影响,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上台内坳陷构造单元(图2-3)。该区历经晋宁、澄江、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构造运动形成了现今的北北东向山脉及小型山间盆地相间的地貌特征,构造变形十分复杂,发育多个三级构造单元:桑柘坪向斜、铜麻圆背斜、铜西向斜、咸丰背斜的北端,酉阳向斜、鸡公岭背斜、酉酬背斜以及平阳盖向斜大部分等。背斜核部主要出露寒武系,向斜核部主要为中三叠统,相对于相比渝中地区背斜窄、向斜宽的隔挡式构造变形特征而言、黔江区和酉阳地区则表现为,向斜窄、背斜宽或背斜与向斜等宽,表现,为典型的隔槽式或过渡式褶皱背斜。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岩系是扬子地区重要的含气层系。该套黑色岩系除滇黔隆起区外,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块其他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厚度不大,但分布广泛,主要由灰黑色页岩、硅质页岩组成,局部地区顶部有一薄层灰岩(观音桥段)。龙马溪组主要以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局部夹硅质泥岩,代表浅海陆棚沉积环境向上罗惹坪组为浅海陆棚一近滨沉积环通过渝东南地区10余口页岩气井钻探资料及野外地质剖面的观察、实测,结果显示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全区内分布广泛,变化范围较大,在40-320米之间,平面上呈东南薄西北厚分布特征。其中黔江—彭水—武隆一带沉积厚度较大,厚度在120-300之间。龙马溪组下段及五峰组沉积期为滞留盆地相沉积,烃源岩全区分布,有机质丰度较高,普遍大于2%。由于沉积充填作用使水体逐渐变浅,滞留盆地相逐步转化为浅海陆棚相和滨浅海相,先前的强还原环境随之向弱氧化—还原环境和氧化环境过渡,有机质保存条件逐渐变差,烃源岩仅发育于其下部层段,有机质丰度由下往上逐渐降低的变化反映了这一点。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黑色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以Ⅲ为主,有机碳含量较高,普遍大于1%。在平面上,高有机碳含量主要位于黑色页岩的沉积中心,即黔江、武隆、彭水等地,有机碳含量均超过3.0%。由于沉积充填作用使水体逐渐变浅,滞留盆地相逐步转化为浅海陆棚相和滨浅海相,先前的强还原环境随之向弱氧化—还原环境和氧化环境过渡,有机质保存条件逐渐变差,有机质丰度由下往上逐渐降低的变化反映了这一点,所以烃源岩仅发育于其下部层段。有机质演化程度总体较高,Ro均大于2%,属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所以,在普遍演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局部存在演化程度较低且适合页岩气发育的地区。目前,渝东南地区多口钻井获得页岩气突破和发现,其中以焦页1井位代表的涪陵页岩气田,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采的页岩气田,彭水地区也获得日产万方的气流,此外,黔江页岩气区块也获得较高的解析气量。对比分析认为,武隆向斜可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方向。该地区黑色页岩厚度大于70米,有机碳含量大于2%,热演化程度适中。此外,武隆向斜构造形态完整,断裂不发育,地层倾角小于30。,向斜西翼龙马溪组未暴露地表,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

页岩气藏 储层物性 地质特征

庞飞 包书景 王劲铸 林拓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国内会议

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

青岛

中文

534-536

201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