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气形成演化机制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泥灰岩为对象,利用渤海湾地区束鹿凹陷未成熟高有机质丰度泥灰岩样品,利用直压式生排烃模拟系统开展地层条件下致密油形成过程模拟。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成熟阶段)排烃产物和滞留烃产物(致密油)的分析,研究生排烃特征和致密油的生成和形成机理研究。实验发现:(1)致密油对应于生烃模拟实验中滞留烃部分,主要形成于生油窗-湿气窗阶段。在总生烃量一定的情况下,油气滞留量与油气排出量是个互为消长的关系,滞留烃量先升高后降低。同时伴随有机质演化程度的升高,烃源岩滞留烃中饱芳非离各组分发生明显变化,饱和烃和芳烃的总含量急剧升高,非烃和沥青质减少。(2)滞留烃的结构(气油比GOR)控制了排烃效率和滞留油的数量。随成熟度升高GOR增加,GOR与致密油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随着GOR的升高,油气活动性越大,油气越容易排出烃源岩,致密油含量的降低。(3)根据滞留烃和排出烃的消长关系,且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阶段:a)滞留烃与排烃量同步增加阶段(Ro大致为~0.5-0.8%);b)滞留烃高峰及稳定排烃阶段(Ro大致为~0.8-1.0%)。滞留烃量丰度达到最高,而排出液体烃量和排气量基本保持不变;c)滞留烃量降低且>排烃量阶段(Ro大致为~1.0-1.1%),GOR较高,原油主要为凝析油,密度变小,粘度降低,流动性强,对致密油的开发带来较大方便。d)滞留烃量降低且<排烃量阶段(Ro大致为~1.3-1.5%)。基本上对应湿气阶段,烃源岩逐步由生油为主过渡为生气为主。
碳酸盐岩致密油气藏 成藏规律 演化机理
唐玄 姜在兴 赵贤正 张锐锋 崔周旗 黄正林 王吉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部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战略选区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任丘,河北,062552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570-572
201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