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吊发动机布局飞机后体优化设计研究
机身、短舱及挂架之间易产生干扰,设计不佳会影起阻力增加,局部出现激波甚至分离现象,降低气动效率.短舱与机身之间实际形成了一个收缩——扩张通道,气流通过该通道易产生加速而引起分离.该通道由短舱及机身后体两侧轮廓线控制,而一般在发动机选定后,短舱轮廓基本确定,因此,主要通过优化机身后体轮廓来减小短舱、挂架及后体之间的干扰;同时,由于尾吊短舱一般处于尾翼附件,导致该位置受力复杂.因此,对飞机后体——短舱气动优化设计的同时,应兼顾考虑结构传力问题,对其进行一体化设计研究.研究表明,竖直方向控制线采用直线方案飞机气动特性较优;航向控制线采用双曲度控制线方案气动特性较优,但对结构强度/工艺性影响较明显;航向控制线采用直线方案气动特性略差于采用双曲度控制线的方案,但对结构强度/工艺性影响略小,且可通过优化该直线达到与采用双曲度控制线的方案气动特性相当。
飞机 机身后体 尾吊短舱 发动机 气动布局 优化设计
刘敏 冷智辉 马经忠 肖毅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内会议
珠海
中文
456-459
201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