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监测标准发展综述

对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监测标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由于我国航空发动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测绘仿制阶段,早期发布的航空发动机标准大多数是在参考国外标准的基础上编制的,例如GJB 214-1987、GJB 242-1987、GJB/Z 101-1997、HB/Z 286.5-1996等,各标准中的使用寿命监测要求与国外80年代以前标准规范的技术水平相当,但我国标准的更新换版频次较低,相关技术内容已与国外最新版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急需结合我国型号研制实际,对这些标准规范进行修订和更新。与此同时,还应研究和制定使用寿命监测相关的标准规范指南,并根据行业级及以上标准中的使用寿命监测要求,制定相应的企业级设计规范、试验规范、指南等,从而形成自上而下、完整的使用寿命监测标准体系,以此确保使用寿命监测技术在发动机型号中的应用。作为航空发动机状态监视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使用寿命监测应用广泛。国外通过发动机通用规范、完整性标准、行业/协会标准、企业标准等各层级标准中使用寿命监测要求的传递,形成了系统的使用寿命监测要求体系。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标准,制修订使用寿命监测标准规范,促进寿命消耗分析方法和蠕变、损伤容限等寿命损伤模型的发展,支撑寿命管理的组织、计划和维修体系的建设,最终确保航空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航空发动机 使用寿命 监测标准

唐伟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28

国内会议

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33-138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