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的抉择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率约占高血压的5%~10%,主要是由于肾血管病变使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肾缺血引起.单纯肾动脉狭窄不一定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在相当长的时间只有血流动力学变化而没有临床症状,有的肾动脉阻塞,但血压不高,可能与肾脏侧支循环形成有关。当肾动脉狭窄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肾缺血及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才能发生肾血管性高血压,因此肾动脉狭窄较肾血管性高血压更为常见。随着狭窄进一步发展可有顽固性高血压、肾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反复发作性肺水肿、蛋白尿(一般<1.Og/24h)。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肾血管高血压的诊断,应从肾动脉狭窄的程度,肾功能意义及血流动力学三个方面加以综合判定,方能明确诊断。根据不同的原发病及狭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多采取综合性措施,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即内科治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外科治疗。对严重肾动脉狭窄患者自体肾移植是优先选择的方法。

肾血管性高血压 诊断技术 临床治疗

陈琦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

北京

中文

213-217

2013-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