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心悸并呼吸困难一例

心房颤动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合并房颤可导致高血压常见合并症脑卒中发生风险显著增加.且由于心房有效收缩丧失,影响心室尤其左心室舒张晚期充盈,参与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尤其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和进展,快速心室率房颤也是急性心衰竭的诱发因素.同时高血压也是非瓣膜病房颤最主要的上游疾病,参与房颤的发生、维持及其合并症如脑卒中、血栓栓塞等的发生.合并高血压的房颤患者,由于左心室室壁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大,舒张期左房内压力升高,左房出现结构性重构和电重构,给房颤的复律治疗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将对一份高血压合并房颤、心衰的病例及其诊疗过程进行简要分析,2分应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当HASBLED评分≥3分时提示出血风险增加。该患者女性、高血压、心衰竭、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CHA2 DS2-VASc评分4分,HASBLED评分为1分,建议抗凝药物治疗。药物选择: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令,用量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建议INR控制范围为2.O~3.O。单独应用抗血小板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卒中效果差,研究结果显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可提高抗栓效果。按照抗栓效果排序:华法令优于双重抗血小板优于阿司匹林单药。此外还可选择新型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上游疾病治疗:房颤的发生与复发如前述,与多种疾病相关,控制基础疾病是预防控制房颤发作的重要部分,高血压作为房颤的重要基础疾病,在此患者房颤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良好的血压控制、合理选择具有抗心脏重构作用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控制心房重构,进而控制房颤进展的关键步骤。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

王鲁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

北京

中文

339-343

2013-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