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浅议红色纪念地的宣教工作

近年来红色纪念地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得益于免费开放、红色旅游等一系列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而另一方面是纪念地修炼内功,注重宣教工作,组织策划的红色宣传、社会教育活动深入人心,群众喜闻乐见,品牌响亮.本文结合红色旅游发展,重点阐述纪念地宣教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对于红色纪念地的宣教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做好该项工作,应打好借力、借景、借势三张牌。 借力是借助当前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态势,利用发展红色旅游的大好契机,争取资金,提升红色纪念地的硬件设施和环境的整体质量。国家和湖南省共投资1亿多元用于韶山环境整治,改造后从长沙出发经京珠高速和潭邵高速到韶山冲从原来的数小时到现在仅需80分钟左右。交通的便捷、环境的优美,对韶山这块红色胜地的宣教工作和韶山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 借景是借助红色纪念地周边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风光,共同开发,形成合力,共同为红色纪念地的宣教工作服务,锦上添花。如红旗渠就借景太行山大景区,成为了一个红色旅游的热点。延安和周边的黄帝陵、壶口瀑布等连成了一条精品线路。 借势是指绝大多数的红色纪念地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或处大山,或偏居一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红色纪念地宣教工作以及纪念地本身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因此,纪念地必须因势利导,将自身的宣教工作与地区发展统筹起来,发挥“弘扬文化、服务地方”的教育与推动功能,注重与当地的联系与互动,一方面要借势于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把宣教活动自觉融人到地区发展的宏观体系中,成为地方发展的文化品牌。如刘少奇故居纪念馆的宣教工作,就结合了花明楼地区的发展和规划,统一景观设计、互惠互利的宣教活动策划,借助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发展。

红色纪念地 宣教工作 红色旅游

杨眺 陈建宇

长沙市博物馆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国内会议

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1年会暨博物馆教育专题学术研讨会

湖南韶山

中文

305-314

2011-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