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的生态遗产保护--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为例
粗放式规划与开发导致不同程度的生态遗产丧失,虽然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弹性,但过度开发将导致生态机能的下降,恢复弹性变小。最典型的特征即由于生境不可逆的破坏导致一些稀有物种的消失。大学校园作为城市最有文化内涵与自然野趣的场所,应当力所能及地担负起保护生态遗产的使命,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为例,绿地面积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以维护江湾最后的绿色。景观的连通性应该得到重视,各楼宇间应有斑块状的绿地形成廊道,使绿地呈组团式分布,从而借助廊道的沟通和运输作用形成均衡网状结构,从而增大斑块绿地的综合效益。搭配不同的树种形成一个景观单元,为鸟类多样性栖息地选择提供条件,此间应该穿插种植一些孤植的树木,为其觅食创造开阔的空间。尽可能减少大块绿地周边的人类活动,明溪植物园等周边的建筑规划应该保持距离,更不应该迁人绿地,以确保鸟类能在其中不受到太大的人为干扰。噪音等条件也应该榨制,校园内禁汗鸣笛。
大学校园 生态遗产 绿地面积 景观连通性
徐曦 王祥荣 朱诗逸
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67-71
2013-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