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民出行时间变化角度评价错峰限行措施--以杭州市为例
本文阐述杭州实行错峰限行管治措施具有较为显著的时空特征和主体特征。作为一种单一管控交通措施显然存在着先天不足,由于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这一措施的绩效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消失。同时,由于措施管控范围的划定,更重要的是城市各类功能用地空间上不合理配置的历史累积,造成该措施的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此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缺位或不足,进一步削弱这一措施的实施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次研究认为现阶段实施错峰限行的管治措施本身无可厚非,但其只能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治理体系中的一环,需要建构一个“标”“本”兼治的城市交通政策体系。近期杭州可利用经济杠杆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如限购、限行等政策,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过度增长和私家车的出行数量,同时,适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引导大家换乘,选择城市外围停放,再借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从而让杭州城市的交通拥堵在近期得到有效的缓解。远期杭州应加快发展和完善大运量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公共汽车为辅作为接驳和衔接的公共交通体系。同时,优化公交系统的规划,提高公交线路的管理水平,大力提升公共交通分担城市居民出行的能力。此外,在城市外围设置换乘中心、换乘专线,增设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点,为换乘的车主提供便利。
交通管理 错峰限行措施 车辆控制 公共交通
杨坤 华家丽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 浙江工商大学城市管理系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24-330
2013-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