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壁式基樁之應用發展與案例介紹
近年来随着连续壁施工机具与技术日趋成熟稳定,采用壁式基桩作为承载上部结构荷重基础,以取代大口径场铸圆桩之案例日渐广泛.本文首先回顾台湾壁式基桩自1980年代迄今之应用发展情形、施工方式与特性,以及其现地静力载重试验之演变.由於壁桩与传统场铸圆桩之断面形状及施工方式均不相同,其承载行为及变形机制应有所差异;本文遂以新北市新板特区两组载重达5,500ton之先期载重试桩结果,初步探讨壁桩受载过程沿桩身之荷重传递分布、桩身摩擦力发展与变位之特性,并检讨依试桩结果评估及传统经验公式计算承载力之差异.接着,汇整矩形壁桩与圆桩承载力受断面形状因子影响之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最後,参考台北市信义区某工址於设计阶段进行之先期基桩载重试验,根据其中成对配置,并皆达极限破坏之壁桩与圆桩试验结果,评估比不同类型基桩之桩身摩擦力与桩底承载力之差异,并初步探讨断面形状效应及施工方式对基桩垂直承载行为之影响.
建筑工程 壁式基桩 桩身摩擦力 桩底承载力 分布特征
俞清瀚 徐明志 簡進龍
富國技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台北
中文
241-252
2013-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