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原位观测的胶州湾海底沉积物侵蚀再悬浮动力机制研究

为研究胶州湾海底沉积物的侵蚀再悬浮动力机制,在胶州湾内选定观测点布设海底三脚架原位观测系统,对观测点的海床面高程、潮汐、波浪、海水流速、浊度等海底边界层要素进行实时原位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小风浪条件下,海底沉积物的侵蚀再悬浮主要受到海流的影响,海底沉积物发生侵蚀再悬浮规模较小,海床面产生2mm左右的侵蚀变化,近底层(距海床面0.5m左右)海水浊度一般<30NTU;当风速升高到6~7m/s,此时波浪是影响海底沉积物侵蚀再悬浮的主要因素,此时沉积物发生侵蚀再悬浮规模较大,海床面发生6.2~8.4mm的侵蚀变化,近底层海水浊度升高到200~320NTU;在分析波浪对海底沉积物的侵蚀再悬浮机制时,必须综合考虑波浪对海底沉积物的纵向应力荷载导致沉积物强度降低的因素,否则研究结果与实际将产生较大的偏差.

海底沉积物 侵蚀再悬浮现象 动力机制 原位观测

郭腾飞 单红仙 陈小英 曹柯 贾永刚 刘晓磊 郭磊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杭州

中文

568-575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