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法律移植的理论化的分析

人类文明之间的互动进一步促进了法律移植的发展.由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法律传统的差异,贸然的法律移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还会产生水土不服的排异现象.我国在法律移植的过程中,在借鉴新法律的同时,会有意无意地保护自己的传统,或者在传统中寻找素材加以创新.新的实践与制度有可能已经成型,但并未得到及时的理论化.笔者通过分析法律移植的概念以及法律移植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为我国法律移植予以理论化给出自己的建议.法律移植不仅仅是制度的移植,它实际上是由两个层面组成的。一个层面是制度层面,主要强调法律的制度移植以及与法律体系的融合与完善,另一层面则是更为深入的层面,即精神层面以及与制度相匹配的法律环境的培植。这两个层面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建立我国法律移植的理论化。要做到使移植过来的制度能够适应中国的社会,并使其理论化建议制定法与法理、判例同时移植,法律移植的理论化应以法律文化为先导,为法律移植理论化创造良好的法律运行环境。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形成公民权利意识,维护司法公正的。

法律移植 文化冲突 制度融合 理论化模式

宋建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

国内会议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法——移植与创新国际会议

北京

中文

231-235

2013-06-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