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文化语境、主题本体和类型越界--1980年代的华语爱情电影分析

1980年代被张艺谋喻为中国电影的“纯真年代”。这一时期的内地爱情电影开始打破了“文革”时期的禁区,在香港电影新浪潮和台湾电影新浪潮的联动中,华语爱情电影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无论是其文化语境、主题本体还是类型策略,都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1990年代的爱情电影提供了思路和典范,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思。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内地与台湾、与香港以及台湾与香港电影之间的交流对话正在一步一步地摆脱此前的特异模式,不断地走向广泛和深入。思想解放、文化启蒙、人性张扬等主题凸显出来,在1980年的文艺中突出的体现了人道主义、人性光辉和理想主义。这一时期除了内地的爱情电影的反思与突围之外,在1980年代,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实施,以及大陆对香港和台湾政策的进一步放开,香港和台湾与内地的。交流进步一活跃和增强,两岸三地的文化语境在割裂中,逐渐由疏离走向磨合和融合。1980年代的内地爱情电影中,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与理想主义色彩。这一时期的爱情电影,已经开始大胆的歌颂爱情,是“文革”时期对爱情电影政治化遮蔽后的一种井喷式突围,人性光辉和人的敞亮世界在爱情与情感中得意尽情展现。这一时期的爱情电影史类型、泛类型和类型化元素的综合运用。从影片风格来看,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浪漫性,具有对时代、对社会的期望和反思。而与同时期的西方爱情电影成熟的类型模式相比较,总是存在着主题挖掘、情感内涵和叙事策略等方面的缺点和不足。

电影类型 华语爱情题题材 文化语境 主题本体

巩杰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研究院

国内会议

第17届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

北京

中文

85-91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