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灾难电影的类型和叙事策略的流变--对比《大河奔流》与《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与《大河奔流》拥有着相似的叙事模式和表达主题,前者讲述天灾和人祸共同导致的历史悲剧,而后者则通过人祸重新树立了人的价值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权威.两部影片皆实现了跨越灾难重构家国的叙事价值,而二者略显不同的类型表达策略,则会启发去重新认识三十余年来,电影创作在有关民族创伤和记忆题材的灾难类型电影中的流变,继而再去思索何为更加适合当下的灾难电影类型表达.本文将两部作品加以对比和分析的目的便在于,试图一窥三十多年来,电影创作者在对灾难电影的类型表达中有何变与不变。可以看出,尽管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国产灾难题材的类型电影仍然未能称为是完全合格意义上的类型实践,尽管在前文分析中笔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对比了两部作品在内容表达和叙事策略上的异同来佐证其在类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但显见的是这些影片并没有将类型化作为其拍摄实践的指导准则之一,其类型的概念依然是模糊的,即便是《一九四二》这部拍摄于近期的作品。对于中国电影的类型发展来说,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电影创作 国产灾难类型 叙事策略 《大河奔流》 《一九四二》
原文泰
上海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04-211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