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好莱坞化·商业化·主旋律:当代中国类型电影的”类型性”考察

文章介绍了类型电影的文化逻辑与中国当代类型电影的文化语境,指出“类型化”不等于“好莱坞化”。就类型本身的建构而言,中国电影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式”类型的探索与建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类型电影一方面借鉴西方发展类型电影的生产模式与叙事特点,同时基于市场的不同需求,对西方传统类型进行符合中国文化语境的解构,对解构之后的元素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继而创作出不同的类型。应该看到,商业化取向并非形成中国类型电影的唯一因素,或者可以说,非商业化因素对中国类型电影的类型性的形成同样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催生作用。从类型电影的文化功能上讲,除了表述国家意识形态、守持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之外,最终推促其良性发展的根本动力仍然是民众的大众化消费。

类型电影 文化语境 好莱坞化进程 商业化模式

宋眉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内会议

第17届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

北京

中文

230-236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