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水汽图像上两次暴雨过程的干、湿特征对比分析
2010年7月和2011年6月江南和华南地区出现的两次强降水过程,分别属于梅雨锋和季风槽暴雨过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水汽图像对比分析了这两次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暴雨过程的发生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之处.水汽图像显示这两次暴雨过程中都有一条水汽羽,暴雨云团均发生在水汽羽中,并与低层850 hPaθx≥350 K的脊轴近于重合.江南暴雨过程中水汽羽的北部边界与700 hPa的上升运动带、200 hPa的辐散带和负涡度带近于平行,强对流云团与上升运动中心大致吻合;而华南暴雨过程中并无明显此特征.位涡的分析表明在华南暴雨中暗区对应对流层高层的高位涡带,水汽羽对应低位涡带;而在江南暴雨中,高位涡带与暗区的对应没有华南暴雨明显.水汽图像上的干、湿特征的异同与环境场不同密切相关.
暴雨过程 卫星水汽图像 干湿区特征 环境场
蒋建莹 汪悦国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广东省茂名市气象局,茂名525000
国内会议
2013年全国卫星应用技术交流会暨卫星天气应用平台技术研讨会
呼和浩特
中文
90-96
2013-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