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断陷盆地近源优相低势复合控油气作用及其勘探实践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运移、富集具有”断坡控砂、复式输导、相势控藏”的基本特征.勘探实践及大量油气藏剖析表明,源、相、势是3个至关重要的油气成藏要素,优相—低势—近源联合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和含油气性.”相”控油气作用可分4个层次,即构造相控油气作用、沉积相控油气作用、岩相控油气作用和岩石物理相控油气作用,它们反映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油气分布规律和富集机制;”相”控油气作用的基本模式为”高孔—优相控藏”.”势”控油气作用可分为4种类型,即位能控油气作用、压能控油气作用、界面能控油气作用和动能控油气作用.不同类型势能控制着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势”控油气作用的基本模式为”低势控藏”.通过对沉积盆地地质相的系统分析,找出优相分布区,结合流体势中的位能、压能、界面能和动能的分布特点、控藏作用类型和低势分布区,并综合考虑烃源灶的分布范围和规模,将优相、低势和近源3者相耦合,分别预测有利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及地层油气藏的分布,并将这几种类型的油气藏有利区相叠合,可以有效地预测整个地区的有利勘探区带.利用近源优相低势定量表征参数(FPSI)与圈闭成藏概率、圈闭充满度和含油气饱和度的关系,能有效地预测和评价有利的勘探目标.
油气勘探 陆相断陷盆地 成藏模式 分布预测
庞雄奇 张善文 宋国奇 陈冬霞 张俊 于轶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国内会议
山东东营
中文
30-46
2013-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