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改造对策--以临南洼陷为例

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大都埋藏深度大,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压实、压溶、黏土充填、碳酸盐等化学胶结、矿物晶体次生加大等导致原始孔隙大幅度损失.因此,研究低渗透储层岩石学特征,明确低渗储层矿物类型和特点,才能根据储层本身特性制定有效的改造方案.本研究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分析等分析技术,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测试分析,准确把握临南洼陷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岩石矿物特征,并根据分析测试结果,制定了针对性的改造方案,应用于夏463井低渗透储层的油层试油改造中,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根据铁白云石胶结物发育特点及赋存状态,制定的溶蚀微晶—显微晶铁白云石,并返排附着黏土矿物的方案,起到了对该井近井带低渗透储层增喉扩孔的作用,使得近井带渗流能力大幅提高.由于该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层二次伤害,使得开采过程中稳产时间延长,开采两年多来,仍有产油能力.应用结果表明了储层岩石学研究对于低渗透储层改造所起的重要指导意义.现场施工证明将岩石学基础研究与现场工艺成功对接,不但对提高低渗透碎屑岩储层的稳产能力和采收率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于控制后期含水饱和度也具有极好的指导意义.

低渗透油藏 岩石学特征 黏土矿物 增喉扩孔作用

赵铭海 张守鹏 滕建彬 谢忠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国内会议

胜利油田高效勘探30年学术交流会

山东东营

中文

224-230

2013-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