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试探在碰撞中渐次走向共性化的多民族文化--以内蒙古地区蒙汉民族间的关系为例

论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主体民族蒙古族和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民族,在各自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创造出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这两个相互对立统一的文化形态,及其彼此在融合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碰撞和冲突,做粗浅的探析,试图揭示这两种文化(主要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嬗变轨迹及发展方向,从中发现它们越来越走向趋同化,共性化的趋势,表现在:蒙古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蒙古人语言结构、内容的变化;蒙古人家庭组合和婚姻结构的变化;蒙古民族性格、观念的变化;蒙古人饮食结构及习惯的变化;蒙古族学校教育模式的统一化;蒙古民族与汉民族宗教信仰的趋同化;蒙古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审美取向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并非哪一个民族对其他民族强制同化,而主要是来自多种因素形成的自然同化,但应客观地承认,这当中,蒙古族文化被汉族文化逐渐影响、浸染的程度更为凸显,而作为少数民族蒙古族的游牧文化,在这种碰撞与冲突中日渐式微,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针对出现如此现状的主客观原因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旨在引起人们的深思与警醒,关注与珍视,进而指出维护各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某一个部落的责任,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不可推卸的义务.

民族融合 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 嬗变轨迹

张军延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国内会议

中国民族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中的民族、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

云南临沧

中文

1055-1066

2016-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