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越边境跨境民族人口跨境迁移初探--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例
迁移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不仅有自愿、主动的迁移,还包含了强制、被动的迁移.跨境迁移不仅是一种个人策略,又是一个社会过程.当代国际迁移受财富和权力在全球范围内不平衡分布的影响,不仅延续着过去的迁移特征,又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跨境民族作为中越两国陆地边境地区当代主要的国际迁移主体,无论是迁移的规模还是类型,在全球化的今天都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红河州的中越边境地区,一方面,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了新中国建国初期、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至今等几个主要的跨境迁移潮;另一方面,难民作为被动迁移人口的主体在20世纪70年代末大规模出现,当前主动迁移形态中贸易、劳动力、教育和家庭性质的跨境迁移则出现加速化、个体化、女性化、单向性、非法性等多元化特征和发展趋势.而正是这些多元特征交织起来的跨境民族以中越两国的国境线作为资源进行的迁移,在客观上促成了当前我国在中越边境地区扮演着移民输入国的角色,促使人们进一步探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在西南边疆少民族地区当前和今后的国际迁移政策.
民族人口 跨境迁移 多元特征 中国 越南
满丽萍
云南省红河州民族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中国民族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中的民族、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
云南临沧
中文
468-479
2016-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