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朝唐与回纥之关系探蠡
本文以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为时间段,梳理出回纥与铁勒诸部周旋,逐渐强盛以致为后来取代薛延陀建立强盛的漠北回鹘汗国打下坚实基础的历史.唐初,东突厥政权和薛延陀政权的先后覆灭,改变了漠北铁勒诸部的政治形势,同时也改变了北方各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的关系。而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于少数民族的一视同仁,缩小了汉族同铁勒民族之间的隔阂,使得铁勒诸部渐渐开始归附唐帝国。在薛延陀可汗咄摩支投降唐朝后,漠北出现了“诸姓俟斤递相攻击”的局面,当时漠北最强大的铁勒部落是回纥、仆骨、同罗三部,仆骨和同罗关系很密切,同样的附叛无常,使得回纥要想在漠北高原有所成就,为本部落争取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就不得不依靠于唐朝。并且,唐朝对于归附的漠北铁勒各部实行的是羁糜府州统治,这种统治不可能像内地那样严密,以各部首领作为羁糜府州的掌权者,相对宽松,各部仍然相对较为独立,过着游牧生活。但是游牧经济带有不稳定性和掠夺性,一到灾荒年,就容易相互抢掠,造成混乱。种种现实,都使得回纥必须亲唐向唐靠拢。这对于唐太宗也是有好处的,他把亲唐的回纥扶植起来,以维持漠北铁勒诸部的稳定,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对付西域、东北以及西南的少数民族政权。这对于唐朝和回纥双方都是有力而无害的。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政权更迭 唐代
单超成
西北民族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民族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中的民族、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
云南临沧
中文
80-87
2016-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