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适宜建筑容量的调控机制构建
以《主城区分区规划(2012年)》编制为契机,重庆市尝试构建了城市适宜建筑容量的调控机制.一是对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进行整合,重点对居住建筑和商业金融建筑总量进行了适宜建筑容量校核;二是对比适宜建筑容量,针对居住用地采取了减少旧城区大拆大建、适度降低新区容积率、调整部分居住用地为其他功能用地、将部分居住用地划为远期开发四个调控措施,针对商业金融用地则采取了划为远期开发的调控措施;三是将分区规划设定为规划管理部门与市级储备机构、区级政府协调城市开发与建设的重要平台,并形成了”数据整合-调控-协调与沟通-建数据库-实施-评估-调控”的循环调控机制,促使调控方案得到实施.调控机制的形成,能够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针对城市适宜建筑容量的互为反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而言,城市适宜建筑容量的形成,必须从政府土地财政等核心问题的改革入手.
主城区 空间规划 建筑容量 调控机制
钱紫华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发展战略研究所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63-71
2013-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