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中的水资源综合利用
有感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积水的生活体验,基于对国际水资源管理利用的相关研究探索,分析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策略方法,并以校园环境为例建立包括四个受水面、五个水流途径在内的水循环模型,为实现水资源的数字管理进行理论基础研究,并为改善四牌楼校园环境提出若干建议参考.水资源管理理念业已成为贯穿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整个体系的切入点,因此在校园环境的规划建设中,循环利用、平衡管理的理念也应成为解决水资源调控、治理的切入点。具体就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园环境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展开,分别是校园环境相关用地的控制调整、校园环境中开放空间的选择、建筑布局的调整、绿色屋顶的覆盖、基础设施的改良、融合生物滞留系统的雨水景观改造等等。建议在原有绿地基础上渗透区,建议在校园环境内设置植被保护性排水廊道。在布局时,除考虑到常规的分区、朝向、间距、交通等因素外,更要形成紧凑的布局形式,从而减少不透水表面,增加以绿地为准的渗透区面积。
校园规划 水资源管理 建筑布局 开放空间 排水廊道
王卿卿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213-218
2013-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