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滇池内负荷污染治理研究初探

分析了滇池水污染现状及其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开展滇池污染内负荷治理的必要性.从富营养化湖泊内负荷概念的阐释出发,提出了滇池内负荷治理研究的重要方向.认为目前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水质明显好转,滇池草海水质已呈现逐步好转的迹象,但滇池外海水质依然为劣Ⅴ类,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制约水质改善的主要因素包括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缺乏清水入湖;污水收集率低,雨污分流不完善;再生水利用的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受限;农业及城市建成区面源污染治理总体效果不理想;内源污染负荷削减规模不足,水生植物修复受限等方面.提出”湖泊内负荷”是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逐渐产生和积累的类似于外源输入的污染负荷,是来自于生物(重点是藻类等)、水层(溶解态、颗粒态)和沉积物等的内负荷之和.指出开展滇池内负荷治理的必要性在于长期的重污染导致滇池内源污染严重,控制内负荷是修复滇池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控制滇池内负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提出滇池内负荷治理未来研究重点包括:滇池全湖内源污染调查与内负荷特征研究、滇池藻源内负荷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滇池泥源内负荷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滇池内负荷控制技术集成研究等。

湖泊污染 内负荷 环境治理 生态修复

王寿兵 郑正 王圣瑞 焦立新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20043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12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

武汉

中文

156-160

2013-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