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视野下的回族社区价值解析与延续--析围寺而居
20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化、城市化的趋势下,回族聚落的空间形态面对着各种挑战,在当代社会的反思后,以文化为主线的城市建设被重拾,民族聚落作为最重要的城市遗产,在历史的传承中对于城乡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故而保护与传承这种重要的积极作用至为关键,当下社会的邻里关系缺失、城市风貌消失、文化肌理断裂等问题都加剧了对于区域特殊规划的研究与发展,文章以”历史—现代”为横向维度,”实例解析—职能作用—发扬传承”为竖向研究框架,从遗产视野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解析,发现传统回坊的”围寺而居”对于设计更新、风貌保护、文化延续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民族聚落的历史遗产保护和相关研究作出了贡献. 回坊空间作为一个特殊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回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中国众多民族在其生长繁衍的土地上所走过的艰辛而充满创造力的奋斗岁月,同时体现了中华儿女们面对异族入侵都未曾磨灭的民族情怀。然而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此类的回坊空间不断受到冲击与挤压,加速了遗产空间的支离破碎并削弱了民族间的凝聚性。作为新一代的建筑文化接班人,有必要并且有责任去关注、保护回族“围寺而居”的居住空间,让这些历久弥新的建筑遗产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城市建设 回族社区 居住空间 遗产保护 历史文化
齐一聪 康琪
宁夏大学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593-598
2013-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