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室性节律:ICD治疗指征
临床中发现,在已经植入ICD的猝死高危人群中,仍有少部分患者发生了心脏性猝死.而且,通过ICD右室电极记录的腔内电图得知,这些患者似乎并没有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或室颤).长时间以来,这部分患者的死因始终是电生理医生无法破解的疑团.然而,近十年来CRT的应用使我们能够通过左室电极记录的左心室腔内电图获得更多的临床信息,找到这部分患者可能的死因.近期,著名学者S.Serge Barold教授在CRT随访中发现,差异性室性节律(dissimilar ventricular rhythms)有可能是ICD患者不明原因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差异性室速可能并不少见,也许可以解释部分已植入了ICD的患者仍然发生猝死,却没有记录到心动过速。差异性室速的诊断需要ICD同时感知和记录左室电活动,但通常情况下,普通的ICD并没有这种功能,而只有在CRTD中才能感知左室电活动。所以,因差异性室速而漏诊的病例可能并不罕见。 左室的感知功能对于诊断差异性室速非常重要。但出现左室室速快于右室室速时,由于只感知到一个相对较慢的右室室速节律,阻止或者拖延了ICD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一定程度上极大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通常左室电极只是用于抗心动过缓起搏,并没有ATP功能。通过发现和认识差异性室速,提示在CRTD中应该设置独立的左室感知功能用于室速、室颤的诊断。这通过对CRTD程序设计很容易实现。 差异性室速的产生机制仍不是很清楚,Barold教授在文献中提出差异性室速可能是被电击所诱发,本文的第3例患者即在除颤后发生差异性室速,这可能是电击治疗的不良作用之一。但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此外,Barold教授通过以上病例观察到左室电极间断出现的误感知现象,提示应该重新设定左室空白区,至少应该短于200毫砂。而且,必须除外左室电极的双倍计数。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心脏性猝死 临床指征 差异性室性节律
孙英贤 李健 高英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36-241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