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新方法
由于VVS发病机制复杂,射频消融虽然在非药物治疗工作中已显示出潜在的临床价值,但仍有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首先,心脏神经解剖分布规律、个体变异及与疾病发展的关系将影响治疗的效果,并且从最初理念上讲,神经丛消融是基于迷走神经的消融,但射频电流会同时损伤心脏神经丛内交感神经元、迷走神经元和局部回路神经元。其次是心脏自主神经丛消融的远期疗效问题,由于很难做到完全去神经化和去神经化的程度如何目前尚不清楚,随着时间延长,心脏神经是否再生也不十分明了,但理论上讲,神经元损伤后再生的几率非常小,故针对自主神经丛的射频消融应该疗效更佳。再次,心脏神经组织电位分布规律及其与传导系统电位或心房碎裂电位的鉴别,以及对于血管抑制型VVS的消融靶点组织和治疗效果等尚不十分明确。
血管迷走性晕厥 发病机制 射频消融 临床疗效
张树龙 于昊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68-473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