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QT综合征危险分层新指标:运动后迷走反射
Schwartz教授提出运动负荷试验后迷走反射可作为反映LQT1患者心脏事件风险的新指标。众所周知,心肌梗死后患者迷走反射受损,心率变异性降低,出现心脏事件的风险升高。但为何在LQTS患者中,迷走反射较弱的患者反而不容易出现心脏事件呢?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IKs通道电流受损的患者中,较弱的迷走反射使心率避免突然变化,避免了可能的早后除极,从而避免了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生,反而成为LQT1患者的保护性因素。另外,迷走反射作为衡量迷走神经系统的指标,可以为临床提供基因特异性的治疗建议。每个LQTS患者均应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对LQT2/LQT3患者着重于T波和QT间期的变化;而对LQT1患者应注意运动停止后1分钟的心率降低程度,从而决定是否应更积极的进行临床干预。目前临床上对LQT1的患者常规建议避免竞技性运动,尤其是游泳,对于生活中非竞技性活动,如规律的有氧锻炼未做明确指导。规律的有氧活动可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LQT1患者更加容易出现心脏相关症状,因此仅建议LQT1患者偶尔进行低强度的非竞技性体育活动,如果活动较剧烈,需要慢慢停止活动,避免过强的迷走反射及心脏事件的发生。
长QT综合征 危险程度 运动负荷 后迷走反射
傅国胜 蒋晨阳 孙雅逊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41-543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