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达比加群2013

心房颤动可增加患者脑卒中的风险,与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风险升高近5倍,且房颤相关卒中致残和致死率均更高.因此,预防卒中是房颤综合管理策略中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抗凝药物华法林的循证证据充分,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但由于使用存在较大局限性,如个体差异大、需频繁监测、药物-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常见等,影响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临床上亟须一种安全、有效,且无须频繁监测、药物及食物间的相互作用更少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2010年10月19日,美国FDA批准了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用于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与全身性栓塞风险,成为美国五十多年来第一个新被批准的口服抗凝药物,此适应证也于2013年在中国获得批准。达比加群酯为一种前体药物,口服后在肝脏被酯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而发挥抗凝血作用。本文就其药理作用、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以及不良反应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达比加群酯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恒定剂量给药时即可发挥稳定强效的抗凝作用,无需特殊用药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少,其出现正好弥补了华法林的不足。随着对达比加群酯研究和认识的不断加深,达比加群酯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达比加群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药理作用 药动学 药物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吴寸草

国内会议

2013中国心电学论坛

北京

中文

607-614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