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关于仓颉的再考证--兼及”二昊”、颛顼、陶唐(尧)、虞舜、商契、青丘、(目目)族、”南庚迁奄”之解读

本文对仓颉进行了再考证,并就”二昊”、颛顼、陶唐(尧)、虞舜、商契、青丘、(目目)族、”南庚迁奄”,进行了解读.论述了仓颉所处的历史时期以及古文字的产生。通过对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文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具有文字特征的符号,大汶口文化是少昊氏创造的文化,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时代为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距今4700年前后)。中国文字的发展期,也就是仓领造字的兴盛期应是在中国历史上长达6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通过对“仓颉”二字字形、字义的研究表明,仓颉所指是源出于东方(古巨淀湖一带)二昊后裔的先民,仓即粮仓之义,则此仓颉之仓,是当少昊后裔发展至龙山文化时期农业经济高度发达、创造了高度文明的代名词,是以其标志“仓”(粮仓)代称之。中国文字的发明创造在中国周以前的历史中,基本上是以太昊、少昊、颛顼之后,尤以商族为主体来创造和承担的,这是他们的文化基因、文化血脉和文化传统。

汉字 古文字 仓颉 文化传承

赵守祥

寿光齐民要术研究会,山东寿光262700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

山东寿光

中文

96-114

2013-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