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综述
金融生态环境由我国学者首先提出,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本文涉及的是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对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关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监管制度、金融中介结构、政府行政介入等方面。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测评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层次分析法(AHP)和神经网络分析法(BP)。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相关,区域内省份之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不平衡,各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相差很大。从总体上来看,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改善这种现状,必须充分考虑各区域间的差异,针对相对落后地区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培育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以及完善政府服务职能。从而改善落后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
金融生态环境 资源配置 政府职能 农村地区
刘凯元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48
国内会议
湖南湘潭
中文
285-291
2013-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