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痹病病因非独外感风寒湿热

痹病是由风、寒、湿、热邪气所致这种传统的理论一直约束着人们对痹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影响着痹病学术的研究和发展.事实上痹病的病因非独为外感风、寒、湿、热邪气所致,痹病的病因亦可单独因内伤七情,饮食失节或其它疾病发展而形成。痹病的病因非独风、寒、湿、热邪气所致是有其中医理论依据和临床基础的。 其实,在古代医家也己认识到某些痹病发病是非因感受外邪所致,如《中藏经》中说:“气痹者,愁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宜节忧思以养气,慎喜怒以全真,最为良矣”,“肉痹者、饮食不节、膏梁肥美之所为也,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等。俞嘉言在《医门法律,中风门》更明确提出小儿鹤膝风“非必为风寒湿所痹,多因先天所禀,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而;不解”,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痹者,气闭塞不通流也……周身掣痛麻者,谓之周痹,乃肝气不行也”,说明肝气不行,气机不畅可致周身疼痛而发生痹病。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皮肤、肌肉、筋膜、骨骼、血脉与心、肝、脾、肺、肾五脏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肺主皮、脾主肌、肝主筋、心主脉、肾主骨。风寒湿热邪气侵袭人体,皮、肉、筋、骨、脉均可受邪,致使经络闭阻,气血小畅而发生痹病,同样,当五脏发生病变时也会影响到肢体,影响皮、肉、筋、骨、脉,会使肢体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阻而出现肢体皮肤、肌肉、筋骨、关节等的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表现,形成痹病。

痹病 病因学 中医理论

国内会议

冯兴华教授行医五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4-35

201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