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目的论视阈下《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效果评析--基于杨宪益和霍克斯译本的对比

《红楼梦》中有多处对我国的茶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充分展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本文以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为范本,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茶名、与茶相关的养生知识、茶诗和茶俗的翻译效果.《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对茶文化进行了细致精彩的描写。在翻译过程中,杨宪益大多使用异化法,更加注重文本的字面意思,用英语表达中国独特的文化,使异文化读者获得更多的中国文化“视阂享受”;霍克斯大多使用归化法,更加重视读者的感受,比较容易被西方读者理解。笔者在译文中选取几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运用目的论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让读者欣赏《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同时,也能领略文化翻译的乐趣和奥妙,进而探究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红楼梦》 茶文化 英语翻译 目的论 杨宪益 霍克斯

李怡然 张清怡 王珊珊

北京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 100029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21-25

2016-1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