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试应用伤寒六经辨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之病位病性

通过认真仔细地研读《伤寒论》原文,作者加深了对三阴三阳六病辨证论治体系的了解,明白了六病不是独立的病种,而是多种疾病六类病理过程的规律性总结与概括.结合专业,经过认真思考,作者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种周围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因血管壁的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伴腔内血诊形成,管腔阻塞,引起肢体缺血。临床表现早期为肢端发凉麻木,逐渐出现间歇性跋行及静息痛,部分患者合并不明原因的皮疹、瘙痒,此时病位在表,属厥阴病,兼证属太阳。严重者趾(指)发生溃疡、坏疽,部分患者亦合并不明原因皮疹瘙痒,此时病位在里,属阳明太阳合病;另有部分患者突发心肌梗塞,此时病位在里,属少阴寒化证;坏疽日久,久不收口,此时病位在里,属太阴病。三阴三阳六病分类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的疾病分类,是根据疾病的本质特征或内部联系所进行的分类。正如柯琴《伤寒论翼》所言“夫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程效倩《伤寒论后条辨》说:“张仲景之六经,是设六经以赅尽众病。”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涉及了伤寒六经辨证中厥阴、太阳、阳明、少阴、太阴等多个病证,病情复杂多变,需要临床仔细斟酌判断、辨证论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六经辨证 《伤寒论》 病理机制

付岚岚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科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八届学术大会

河北邯郸

中文

25-27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