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内经》营卫气理论
”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上焦”,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卫气,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俱使临床理论思考及临床实践出现思维定式,使营卫局限于体表之外感病,营卫病变局限于发热、恶寒、自汗等病理状态,现在临床中《内经》营卫气理论及病变的系统认识逐渐湮没,”气血论”一统天下.本文兹从中营卫气生成及运行规律,病理及相应治法分别论述《内经》中营卫气理论.营、卫气病变不单局限于体表,还存在于体内三焦五脏,提示了调和营卫治法在现代中医学临床中应具有相对广泛的含义。生姜,大枣,炙甘草健运中焦,调和脾胃以助营卫气之生成。同时具有散水除痞,缓急止痛之功,据此演绎,桂枝汤不单具有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功当然桂枝汤尚具有调和体内营卫之功。如其加减方剂:小建中汤之治“腹中痛”、“悸而烦”,桂枝加芍药汤治“腹满时痛”,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治“喘”,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之治疗“遗精,多梦,心悸不安”等症。总之,《内经》中营卫气理论具有比现实临床营卫理论中相对广泛的含义,因此对于现实临床,挖掘《内经》中营卫气理论及治疗思路方法对现实中医临床中很多复杂疾病具有相对较显著的临床意义,也提示人们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应该深深反思中医学理论发展的脉络。
中医病理 《内经》 营卫气理论
乔凯明 于亚娜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 河北沧州06100
国内会议
河北邯郸
中文
37-40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