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血管病变再论对内痔出血的认识

根据《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的定义: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通过总结近年对内痔术后病理形态变化特点及治疗的文章,指出中医很多医家皆从“血”来辨证及论治内痔,正如《东垣十书》所云“治痔漏大法,以泻火、凉血、除湿、润燥为主”;朱丹溪《丹溪心法·痔疮》所云“痔疮专以凉血为主”;《本草经疏》载赤芍“肠风下血者,湿热肠血也,血凉则肠风自止矣”。总之,人类很早就认识痔这种疾病。随着病理诊断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内痔便血的血管病变的发病基础也更清晰化,而且西医从血管病变的治疗及中医从血治疗内痔便血的方法也都不谋而合,为今后临床从周围血管病方向进一步研究、治疗内痔便血提供理论、临床基础。

内痔 出血症状 中医治疗 疗效评价

殷玥 张朝晖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天津300150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八届学术大会

河北邯郸

中文

185-189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