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兴中医古籍辑佚研究及其思考
为顺应中医药发展的时代需要,满足阅读中医历史名家原著的读者热望,中医古籍的整理校勘出版又一次进入高峰时期.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马继兴老师带领课题组展开了《本经》整理与辑复研究。《神农本草经辑注》199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马继兴老师本草辑佚研究的代表作。也是现代中医古籍辑佚的示范性研究,为后学者开辟了这方面的研究门径。《神农本草经辑注》分为辑注与研究二部分。辑注部分收集155种古代本草文献与非本草文献记载,针对《本经》佚文和古注资料,经多方研究、勘比,作出确当校注,辑、校、注三者并举,正本清源,考证详实。研究部分设23个专题,详论《本经》药数、药名、三品目录、《本经》辑本等学术问题;对古今诸家辑佚本不同观点提出己见,对辑复《本经》的研究思路与辑注方法予以阐述。马继兴老师在其70余年中医古代文献研究生涯中,曾花费大量心血收集早期中医佚失古籍的相关资料,利用建国后出版的影印中医古籍,逐条剪辑,一一拼接。查阅同时代或前后相关古籍,于疑问之处加以考证。没有影印者则手工抄录,形成一系列的古佚医籍基础文本手稿。文本手稿根据己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初步的分类,分类基于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涵盖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等类别。根据数据统计,仅医方类包括佚失医籍近300种,均为宋以前成书者。书稿文本不仅提供宋以前佚失医籍书目线索,同时将书中保留佚文依照一定体例进行排列。对照文本资料与马继兴老师撰著的《中医文献学》,通过辑佚相关内容研究,将探索辑复古佚医籍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理清古佚医籍辑复的技术路线框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中医古籍 辑佚工作 文献考证 马继兴
万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46-48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