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主骨”与石氏伤科继承创新
在现行的中医基础理论中,“骨”被归为“奇恒之府”之一,“肾”主骨的生长发育虽成为传统的主流观点,但不应遗失“少阳主骨”之说。“少阳主骨”的指代不明确有复杂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在于中医理论体系未能将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体系统一结合起来,出现了“胆”、“骨”、“脉”“髓”、“少阳”等概念上的重叠及模糊。但是,中医的实证性决定了它对临床依然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少阳主骨”思想并非单指少阳经的骨病,它涵盖了全身性骨病、小儿骨病、关节病等一系列的范畴。因而“少阳主骨”思想指导下的“和”法治疗骨病也并非只停留在和解少阳的层面。中药治疗骨伤科疾病,既然可“和解少阳”,那么根据辨证论治,也可以“太阳主骨”“阳明主骨”,并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治则。与中医各科相比,中医骨伤科学历来重视经验而轻理论,重视手法而轻内治,“少阳主骨”的思想引导人们补充了骨病但从“肾”论治的不足,将中医学的整体论治融入到中医骨伤学科中来,将调和、求衡的治则运用到临证中去,将气血、脏腑、经络辨证有机结合,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石氏伤科施杞教授从和解少阳、调和气血、平衡筋骨等角度,探究中医学丰富的理论内涵,并创有效治则,值得推广应用。在“少阳主骨”医论指导下的调和求衡法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理论和实践仍需进一步探索。
石氏伤科 整体论治 少阳主骨思想 学术创新
王腾腾 笪巍伟 梁倩倩 王拥军 施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13-218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