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 ”湿”二火探讨消渴病机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症的疾病.有关消渴的病因病机,历来多责之阴虚燥热,虚火旺动.随着中医体质学说、脏腑学说研究的深入,加之消渴病和糖尿病二者内涵的病机并不对等之现实,关于消渴发病的研究,可谓新说林立,百家争鸣.笔者临床所见消渴病因单纯类型少,交错复杂的类型多,于是参考王琦教授”三辨模式”,结合患者易感性体质、特异性病位、独特性症状等,辨识病机,立法方药,均有满意的疗效.本文立足消渴患者体质,试从”寒”、”湿”二火探讨消渴发病及兼症病机.研究认为,消渴早期亦可先天“寒火”生,而消渴中期或可由“湿火”所扰。按照经典的消渴发病规律,消渴迁延日久,常可累及五脏,致精血枯竭,阴阳俱衰,并发多种兼症。当此之时,一般要先治兼症,治兼证又必须照顾消渴。依景岳《三消干渴》所言:“凡治消之法,最先当辨虚实”,从阳虚体质之“寒火”,及阳盛体质“湿火”角度,探索消渴兼症的发病及论治。总之,若能密切结合患者体质诊治消渴病,既可丰富消渴及其兼症的病因病机,临床亦可执简驭繁,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消渴 病理机制 中医体质学说 脏腑学说
呼兴华 胡海兵 李玲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所 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陕西省中医医院干部保健科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97-298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