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隔蒜灸临床研究进展

隔蒜灸是指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柱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隔蒜灸属于中医外治法,能够将蒜的药效和渗透性以及艾灸的温经通脉作用结合起来,通过刺激穴位,经络的传导,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此方法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瘰疬、肺痨以及初起的肿疡等病症,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以及妇科等疾病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细观报道可发现以下不足之处:(1)对于隔蒜灸法的作用机理不明确,实验研究缺乏。(2)施灸方案中的灸量、灸时的选择没有明确的规定,具有主观性。(3)部分临床应用中未遵循施灸的先后循序以及施灸的补泻方法。(4)多数临床疗效观察选择主观性强的症状指标,而不是相应的客观指标。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发挥创新精神,为探讨隔蒜灸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提供新的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隔蒜灸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学术研究

娄天伟 田梦 毕鸿雁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316-319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