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草案)要点解读
本文阐述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草案)的制订目的、证据编写的基本体例、实践应用的关键建议、指南推荐的实践操作工作路径、诊断标准、干预、管理和推荐。指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鲜明特色在于治法多样化,能够适合不同人群需求;辨证个体化,强调量体裁衣,以人为本,分期、分型论治:降压平稳,纠正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明显改善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国高血压患者普遍接受以各种药物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手段多样,主要包括内治法、外治法、非药物疗法、护理调摄法等,但除部分内治方药开展了相关临床试验和机制研究外,其他治疗措施相关研究严重不足,评价较为困难,不能被广泛认同和推广应用。因此,目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主流方法是内治药物,被较多经验认同的是基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复方制剂。对于辨证治疗高血压的问题,传统中医更多依靠习用的望闻问切,对于微观的病理改变缺乏有效的认知手段。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的高血压患者常常经过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干预,自觉症状往往变得不甚典型,大多表现为几组不同性质的证侯相互交织,而具体证侯之间常有不无矛盾之处。为此,辨识单一基本证候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现代策略的基石和支撑。
高血压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 疗效评价
杨传华 陆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心血管一科,济南240014;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血压病血脉理论及应用重点研究室;山东中医药大学高血压研究所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253-260
2015-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