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丧礼临终之仪与春秋时代的遗言遗训--兼及清华简《保训》的成篇年代

周代的丧礼从一个人病重之时即已启动,通过遗言、遗训的方式,预先对身后重大事件的考量而提前作出各种安排,对于春秋时代贵族阶层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既体现了对将死者的临终关怀与尊重,同时针对贵族,尤其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等阶层来说,也是国家权力的交接方式与政治经验的传承方式.这种仪节虽然于礼书无载,但却见于其它史料.经过分析,从文章所列举的春秋时代诸侯、卿大夫的临终遗言遗训来看,遗言遗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独立性,已经是一种具有特殊文体功能和文体特征文体。遗言遗训是西周以来丧礼临终礼的一个仪节,其文体属于“礼辞”的范畴,西周时代的遗言在表达方式方面大多以叙事与议论相结合,从语体风格来看,遗言总体上保持了“礼辞”的庄重雅正风格。清华大学收藏战国楚简中有《保训》一篇,与《顾命》相似,也是一篇“礼文”,述临终遗言之仪。从其内容来看,是武王临终时对成王的遗训。笔者认为,这篇“遗训”,是春秋时代的学者根据西周以来实行的丧礼临终遗言之仪构拟的一篇假托文王的训辞,其目的是为了阐明“中”道。

周代文学 遗言文本 遗训文本 语体风格

韩高年

西北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

北京

中文

113-121

2014-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