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道教语录体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中国古代道教语录体散文的文学史意义在于它的各个历史时期表现的鲜明时代性,先秦道教原典语录体散文由个人独白向集体对答的形式发展,呈现对问式越来越多,叙事性越来越强的趋势.汉魏六朝道教语录体散文转换了先秦的语体角色而创造了富有想象主义、神秘主义特色的宗教语录体散文,并且呼唤出了子书繁荣的第二个春天.隋唐两宋道教语录体散文表现出设问简洁、明朗,对答言简意赅的艺术追求和审美风格.辽金元道教语录体散文在对答形式上首创顶真连缀形式,又远承《庄子》的”三言”传统,文学史意义重大.明清语录体散文”式微”严重,只能重蹈它的先秦源头脚步了,这也是一种”周而复始”.
古代文学 语录体散文 道教 创作风格
蒋振华
湖南师范大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
北京
中文
166-173
2014-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