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儿科重症患者的脑功能监测及临床意义

文章指出目前针对儿童危重患者脑功能状态的评估方法有限,正确选取适宜的评估方法,有益于评估预后、分级治疗,并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基于不同年龄儿童发育特点制定的改良GCS评分在目前广泛用于描述多种儿童危重症患者神经系统状态和预后。通过对睁眼动作、肢体运动及语言等反应进行评分,对患儿意识障碍程度做出综合评估。但GCS评分较难反应重要的脑干功能,且镇静镇痛剂、肌松剂等药物也会对评分结果产生影响;此外,未经过专门训练的护士或医疗人员使用GSC评分有一定的难度。近来年,ICU常用的脑功能监测主要分为侵入性监护方法和非侵入性监护方法。前者主要指有创颅内压监测(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ICP),多适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如颅脑损伤、颅脑肿瘤术后脑水肿、脑出血的观察等。非侵入性监护方法主要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近红外光谱分析(near infrared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其中EEG、TCD和SSEP已被国内纳入确认儿童脑死亡判定试验。

儿科学 重症患者 脑功能状态 病情评估 分级治疗 生存质量

钱孙云

国内会议

第七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176-178

2014-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