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系统对于急诊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价值
目的:通过比较补体C3、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的循环水平在急诊室抢救室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价各个指标对于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能力,并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以及常用的危重病评分系统进行比较. 方法:入选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连续就诊的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组。使用ELISA试剂检测循环C3、MAC、MBL水平,同时检测PCT和动脉血乳酸。使用入选时的数据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evaluafon,APACHE Ⅱ)、急诊室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以院内死亡作为主要预后指标。比较循环C3、MAC、MBL水平在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在院内死亡和存活患者之间的差异。研究循环C3、MAC、MBL水平与PCT、乳酸以及危重病评分系统的相关性。采用二元逻辑回归确定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死亡独立预测因素的预后价值。 结果:从2013年2月到2013年12月,共筛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就诊并符合2001年脓毒症定义会议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60例,排除数据不全、拒绝参加研究和未能完成随访的患者93例,最终入选脓毒症103例,严重脓毒症109例和脓毒症休克55例。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均没有统计学差异。C3的平均浓度在脓毒症组为549.56+82.62ng/L,严重脓毒症组为584.49±92.61ng/L,脓毒症休克组为622.68+116.10ng/L,各组之间C3平均水平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MAC的平均水平在脓毒症组为113.96±26.93ng/L,严重脓毒症组为121.29±24.33ng/L,脓毒症休克组为137.09+27.19ng/L,各组之间的平均水平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MBL的平均水平在脓毒症组为111.96±21.19 ng/L,严重脓毒症组为1侣.06±19.02ng/L,脓毒症休克组为129.53+18.39ng/L,各组之间的平均水平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PCT和乳酸的平均水平随着脓毒症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并且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C3、MAC、MBL与各评分系统、乳酸以及PCT呈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各标记物的平均水平在院内死亡患者显著高于存活出院患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O.OO01)。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是MEDS评分、MAC、乳酸和PCT。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脓毒症患者院内病死率的AUC如下:MAC为0.886,明显高于MEDS评分(AUC=0.780,P<O.01)和PCT (AUC=0.727,P<O.01),高于乳酸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UC=0.825,P>0.05)。联合使用MAC、PCT、乳酸和MEDS评分可提高单独使用各指标的预后价值,联合各指标预测院内死亡的AUC为0.932,与MAC的AUC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显著高于其他指标的预后AUC (P<O.01)。 结论:C3、MAC、MBL在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尤其是脓毒症休克患者中显著增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MAC对于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预后价值优于MEDS评分、PCT和乳酸。联合使用MAC、乳酸、PCT和MEDS评分可以显著提高各指标的预后价值。
脓毒症 补体系统 危险分层 预后价值
赵鑫 陈云霞 李春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10002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34-235
2014-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