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早期诊断心肌梗死(并专家点评)副标题:明察秋毫,早期诊断心肌梗死

AMI的早期诊断一直以来都是接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通常是按照AMI的症状、心电图表现以及心肌标记物的升高做出诊断。症状方面,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心衰患者、女性经常以不典型症状为主,描述为呼吸困难,出汗,晕厥,上腹痛,颈肩痛,腹泻等“等同症状”,甚至根本没有胸痛。研究表明,将近50%的AMI患者不是以胸痛为主诉就诊,无痛性心肌缺血也高达40%,85岁以上老年人可高达60%。心肌标记物,肌钙蛋白特异性很好,但需要在AMI后3-6hr升高,且经床旁检测也需要15-30分钟,一味地等待心肌标记物的升高,虽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但很有可能会牺牲了救治时间,使门-球时间延长,延误救治。 典型的AMI的心电图改变是ST-T弓背向上抬高,但其他一些心电图改变也可以帮助做出早期诊断,如本例患者avL导联R波显著低于1导联,胸前导联R波幅度下降或丢失,胸前导联V1的R或r波前不应该有q波,其他提示AMI的心电图改变还有V5或V6的q波消失,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或逆递增,胚胎型r波、对映性改变等,都应该保持警惕,缩短心电图复查间隔,而不应一味等待肌钙蛋白升高,以免延误患者获得正确诊治的时间。除了根据患者病情随时复查心电图外,还应注意心电图的前后对比。临床上可以发现,单独检视同一患者的2份心电图,均可以判为正常,但两者一比较,就可能会发现某一导联R波下降一半以上,或者Q波加深等变化。

心肌梗死 临床症状 早期诊断 心电图表现 心肌标记物

张向阳 周倩云 朱继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100044

国内会议

第七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278-284

2014-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