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非局麻药在静脉内局部麻醉应用

静脉内局部麻醉(IVRA)是一种简单、可靠、经济、实用的麻醉技术,其成功率在94%-98%,是四肢较远端短小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1908年August Bier发明了这种方法,所以该麻醉技术又称为”Bier block”;1963年Holmes成功地实施了这种技术.由于止血带疼痛和不能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使IVRA的临床推广应用曾受到限制.近年来,由于神经阻滞并发症逐渐被重视,WRA又重新被麻醉界所注意.临床上常通过改进方法,应用非局麻药来减少局麻药毒性反应,提高麻醉质量. 本文将IVRA的经典方法、改良方法、非局麻药在IVRA中的应用做一介绍.非局麻药在局部或是通过激活其对应受体(曲马多、可乐定、新斯的明、氯胺酮)减少伤害性物质的释放,间接影响神经元细胞膜对钠、钾、钙离子的通透性来阻止神经冲动的传递;或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抑制钠内流(曲马多、氯胺酮)起到类似局麻药的镇痛作用。此外,临床上报道用于局部麻醉的非局麻药还有地塞米松、力月西、肌松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许多研究亦证实了它们用于局部时可加强局麻药的作用。这些药物都是作为局麻药的辅助用药,很少有单独使用。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开发那些效果更确切、作用时间更长(缓释剂)、可生物降解、副作用小的药物。

静脉内局部麻醉 非局部麻醉药 临床应用 毒性反应

刘夕江 刘鹏 逄淑萍 岳忠勇

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国内会议

山东省第十七次麻醉学学术会议

烟台

中文

75-78

201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