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全麻围拔管期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或右美托咪定对麻醉苏醒过程的影响

全麻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插管是风险非常高的过程,其危险性甚至大于插管期,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合理用药以使患者安全度过拔管期,是麻醉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经山东大学医院管理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选择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择期行中下段食管癌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40~65岁,体重指数(BMI)22~30kg/m2,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各重要脏器功能功能未见异常,无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无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无药物过敏及长期服用阿片类或镇静类药物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Mallampati口咽分级<H级.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丙泊酚组拔管时有18例患者处于嗜睡或意识模糊状态,拔管后15min仍有IO例处于意识模糊状态,明显多于瑞芬太尼组(P<0.01)。拔管后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谵妄,明显多于瑞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组(P<0.05)。另外,围拔管期患者血压、心率波动明显(高血压8例、低血压7例、心动过速4例和心动过缓2例),且大部分发生在拔管后。研究结果表明:丙泊酚充分镇静虽然能使患者顺利的拔除气管内导管,但拔管后随着丙泊酚的代谢,在患者意识恢复的过程中,由于刀口疼痛、导尿管不适等原因,还是会出现血流动力学的较大波动以及躁动谵妄等并发症,因此,丙泊酚作为围拔管期过渡性用药可能不是最佳选择。研究发现由于右美托咪定半衰期长于丙泊酚,因此,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拔管所需时间明显延长(P<0.01)。因此,为安全拔除气管插管,围拔管期静脉输注大剂量瑞芬太尼优于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优于丙泊酚。

全身麻醉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围拔管期 静脉输注 苏醒过程

赵鑫 金延武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250033

国内会议

山东省第十七次麻醉学学术会议

烟台

中文

457-461

201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