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比卡因剂量与身高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数学关系
随着笔尖式腰麻针的出现,腰麻得以重新广泛应用.下腹部、下肢手术施行腰麻,镇痛完善、肌松良好,局麻药用量是硬膜外用量的1/5~1/10,且笔尖式针头可减轻对硬脊膜的损伤,使脑脊液的外漏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阻滞平面过低或过高的现象,导致麻醉不全或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甚或给病人带来更大的危险.本文对52例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旨在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布比卡因剂量、身高、神经阻滞数量间的数学关系,为更好地控制蛛网膜下腔的阻滞平面提供理论基础. 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本课题经过严格筛选病例、精确控制,研究了身高与等比重布比卡因剂量对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影响。等比重布比卡因相对于高比重布比卡因具有某些优势,可减少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这可能是由于比重较低而使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波动性减少,稳定性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同等剂量(3ml)的0.5%布比卡因下,身高与患者神经阻滞数量之间呈直线关系,身体越高,平面越低,与Ford的研究相似,如果要达到理想的阻滞平面(T8~T4),则布比卡因剂量与身高间的关系须符合如下回归方程式:Y-1.9664x -0.3968,本结论为控制蛛网膜下腔的阻滞平面、提高麻醉质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蛛网膜下腔阻滞 布比卡因 用药剂量 阻滞平面 患者身高 麻醉质量
马远忠 王尔民
德州市人民医院 253014
国内会议
烟台
中文
494-497
201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